“快,给我一支笔。”
女导演莱妮·里芬施塔尔抓起一支眉笔,随手在一张面巾纸上飞快的勾勒出一幅简笔肖像画。
这是她“见过”
的元的秘作。
“这是一副肖像画?”
选角副导演凯蒂夫人很认真的辨认后,无奈的说道:“‘元大人’真的是不善此道啊。
难怪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绝两次。”
“虽然只是一个抽象的轮廓,但怎么说……”
与选角副导演凯蒂夫人的观感似乎略有不同。
面对女导演莱妮·里芬施塔尔用眉笔在面巾纸上勾勒出完全看不出面貌的简笔肖像画,作为“sa3姐妹团”
团长的席选角助理战地女郎丹妮尔有一种无法名状的熟悉感:“我或许……见过这个人。”
“你见过?”
选角副导演凯蒂夫人急忙问道:“在哪里,他是谁?”
“一时间我也想不起来了。”
或许是剧情一键重置时的“记忆错乱”
,又或者女导演莱妮·里芬施塔尔的眉笔素描过于抽象,让作为“sa3姐妹团”
团长的席选角助理战地女郎丹妮尔无法准确辨认出肖像画的主人。
“真可惜。”
选角副导演凯蒂夫人当然明白这是至关重要的剧情线索。
因为在场的所有人都清楚的知道,元大人的神秘画作所描绘的,很可能就是那位藏身幕后的“神秘玩家”
。
因为和所有庇护所高维架构下的剧情时空类似,《大战役》“类二战剧情碎片相似相溶的跨剧情融合时空”
内的剧情,也有“明隐双线”
:一条是衍生剧情主线,一条是玩家分歧线。
换句话说,那位藏身幕后的“神秘玩家”
一定会试图用他的“外神之力(玩家能力)”
试图影响跨剧情融合时空内的“元大人”
。
就像他成功影响了“二号人物”
一样。
“也不用太过担心。”
女导演莱妮·里芬施塔尔隐隐觉得自己一键重置的进度条即将获得突破性进展:“或许等‘触景生情’的那一刻,我们就知道元画的究竟是谁了。”
触景生情的本意是“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,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”
。
而用在这里是特指“受眼前情景的触动,忆起某段剧情。”
“万岁,我的元(hei1,fuhrer!)!”
正说着,山呼海啸的口号声毫无征兆的响彻大厅。
随着有力的节拍又用最短的时间统一成震耳欲聋的呐喊。
对第三帝国的狂热,在集中营的映式会场展现无疑。
“元登场了。”